请问输血前四项是指哪四项?
请问输血前四项是指哪四项?
输血前四项检查是指对受血者输血前:
1、乙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
2、丙型肝炎**抗体(抗-HCV),
3、人类免疫缺陷**HIVI+2型抗体(抗-HIV),
4、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的检查。
新鲜采集的血液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保持其所有的性质。
当全血的储存时间超过24小时后,其中的Ⅷ因子、白细胞和血小板迅速凋亡。
扩展资料:
输血的历史:最早的输血是在1667年,一个法国贵族将280ml的小牛血输给了一个精神失常的流浪汉,企图治疗他的精神问题。
这位倒霉的患者在经历了严重的免疫反应、在鬼门关徘徊数次之后,
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平静,因而输血疗法被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医生所接受。
真正使输血成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的人是维也纳的病理学家兰士台纳(KarlLandsteiner),他从1901年开始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及凝集规律,
为现代输血提供了坚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在随后的20年里,
其他医生又逐步建立了血液抗凝和交叉配血技术,输血成为了一种常规治疗方法,在所有医院都可以进行。
而兰士台纳也在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什么是凝血四项?什么是输血四项
凝血四项: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输血四项:艾滋、梅毒、乙肝、丙肝这四种疾病的筛查(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
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患者在输血前是否感染这些疾病,也为了避免进一步血源性的传播。
临床上在输血前要做些什么?
受血者输血前一般要做的检查有:1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i–TP)、艾滋病**抗体(抗-HIV),我们通常称之为输血前病原学四项。2临床输血相容性试验:包括ABO及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