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手机号有几位数
最早的手机号有几位数
初始手机号码有10位数字。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号不够用了,所以一直在换。
1995年,10位数的电话号码已经饱和,所以又加了又改。
11位组合的数字有几千亿个,可以满足十几亿人的需求。
手机号码的11位数字可分为三段,每段有不同的编码含义:前3位是**标识号,第4-7位是区号(HLR归属位置寄存器),第8-11位是用户号码(随机分配)。
扩展数据
手机号码不 不需要及时取消。
换手机号的时候直接把旧手机卡扔掉。唐 不要以为它会自动关闭,如果你不取消。不要用它。
其实虽然会自动注销,但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系统会自动扣除月租费,直至注销。
和手机的信用等级联系在一起。请及时取消,以便将来办理业务或银行业务。
最早的移动电话号码是几位数啊?
前10位及以下为《数字移动电话号码即将升位准备工作的通告》关于数字手机号码升级准备工作的公告。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信GSM网、中国联通GSM网和CDMA试验网在京、沪、穗、Xi ;安将于1999年7月22日同时将手机号码升级到11位。升级方法:插入a 0 原手机号的139、138、137、136、135、133、131、130后。
确保专网交换机、PBX、寻呼台、信息台等之间的通信畅通。以及升级前后的中国电信GSM网、中国联通GSM网和CDMA试验网,请相关单位配合做好升级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1。1999年4月15日前,所有专网交换机和PBX将连接139、138、137、136、135、137、136。各寻呼台保证能正确向用户显示11位手机号码;每个问讯台都能正确接收11位手机号码,从而保证手机用户能顺利拨打问讯台。
二、1999年4月15日以后,专网交换机、PBX、信息台要保证计费系统能识别11个移动电话号码的计费话单。三。1999年11月1日以后,所有专网交换机和专用小交换机将139、138、137、136、135、133、131和130定义为11位等长。相关单位如有问题,请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
20年前手机号是几位数
自20世纪90年代初,手机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是模拟电话,号码和固定电话号码一样。他们从90开始,从6位数开始,后来升级到7位数。打异地手机需要加区号。后来GSM系统,也叫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取代了模拟系统,所有的手机号码现在都是这样,11位。
但是有一段时间模拟和数字系统并行,那段时间有7位数和11位数的手机号。
1994年电话号码是几位
1994年,电话号码是七位数。
五六十年代的电话号码是四位数。
1950年,三位升至四位;1961年,四位升至五位;1987年,五位升至六位;1994年,6位上升到7位;2006年,7位上升到8位。
数字段
中国移动部分:134(0-8),135,136,137,138,139,147,150,151,152,157,158,159,172,178,182,183,184,184。
中国联通段:130、131、132、145、155、156、166、175、176、185、186、196。
中国段:133,149,153,180,181,189,173,177,190,191,193,199。
中国广播电视部:192。
民国时期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
中国第一部电话出现在上海。要知道中国第一部电话的号码,首先要知道中国第一部电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 上海出现了第一部电话。
上海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蔡廷军对此做过研究,并提供了相关资料。
这是《上海初用传声器》年光绪三年第十二卷记载的。用电线传输声音的想法是1854年由法国的布尔斯首先提出的。1861年,莱斯 的实验是成功的。1876年,苏格兰人贝尔 美国制造电话的专利被批准,从此它发展迅速。
电话于1877年进入上海,即正式发明的第二年。2000年1月,上海船商托西人造电话机,线路从金利源板房接入总务处。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电话。从此,电话在上海逐渐普及。
1882年2月21日,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7号正式开设了第一个电话局,并设置了人工交换机。在租界的道路上安装了电线杆。25名客户成为上海首批电话用户。
这个电话局是上海,也是中国最早的市内电话局。 早期的电话学名叫磁石式电话,用的是电池,拨打要靠手摇。与现在的程控电话直接拨号通话不同,这种“摇把子”必须先接总台。
总台接线员看到对应的线路显示灯亮了后,将接线柱插入亮灯的插孔,然后接线员问:“要多少号? ”得知号码后,接线员再将连线的另一个接线柱插入对应号码的插孔,双方这时可以进行通话了。 北京: 最早的民用电话号码只有一个“7” 照理说,上海诞生了全国第一个电话局,那也诞生了一批最早的电话号码。虽然由于史料缺失,对于上海最早的一批电话号码不得而知,但北京电视台栏目《身边》在2008年5月的一期节目,曾探访到了北京最早的一批电话号码。栏目组找到了清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的一本电话号码簿,上面记载了最早的北京电话号码,只有一位数。
号码“1”到“6”是电话局内部使用的,从“7”号开始变成民用。 “7”号就是北京五城学堂(现在北师大附中的前身)的电话号码。为何一所学校能享此殊荣呢?节目组探访到一种说法:当时的北京电话局跟五城学堂是邻居,而且创始人是同一个人,于是第一个民用电话号码就被安排给了这所学校。 随着时间推移,电话号码的位数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4月刚刚离世的中国电子学家、两院院士罗沛霖曾在一篇中国电信发展史专访中回忆说,小时候印象中,也就是1920年前后,北京电话号码已发展到了两位数。当时他的父亲担任首都电话局的**,他由此得以接触到早期的电话。他表示自己看到的电话都是人工交换机电话,接线员会负责把这个电话线路接到另一条电话线路上才可以通话。所有这些都是靠人的手动操作。
当时北京这些两位数的号码,总数不过几百个。 南京: 早期火警电话号码有22个之多 早期南京的电话号码又怎样呢?在档案馆里,记者查到了民国36年也就是1947年,南京市印制的电话簿。这本小册子只有一个肥皂盒大小,封面上印着《交通部南京电信局》。
在册子里,记录了当时使用的各类特殊电话号码。当时依然保留有一些两位数的号码,基本上属于**机关,比如国民参政会的号码为77,**组织部的号码为79,国民**的号码为82等。此外,当时的民用电话号码已基本上为5位数。
早期的特殊紧急号码又是什么样的?比如火警,跟现在的“119”相比有何不同?根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规定火警报警专用电话号码,全国各地都不同,北京最早公布的两个火灾报警电话号码:一是“09”,一是5局0100。 而南京早期的火警电话又是什么?在《交通部南京电信局》这本册子里记载,当时的救火机构分散在全城,电话号码也不尽相同,比如消防总队为33884,消防队第一分队为21692,首都救火联合会为24828,共有21个之多。当然,如果记不住那么多号码,也有省事的法子,直接拨打统一电话“72-74”,除了火警,盗警、警察厅、急救医院等,也可以通过这个号码转接。这么算下来,南京当时光是有关火警的电话号码就有22个。
不过早期,所有电话都需要人手工接通,效率自然高不了。一旦遇到紧急事件,更是如此。在上海消防网的“消防史话”栏目中,可以查阅到早期关于火警电话的****。
其中一则**是来自民国6年也就是1917年的《民国日报》,描述由于电话转接太慢,救火联合会申请了一部专用的电话直拨机器。